查看原文
其他

6500万人被“长新冠”笼罩,做好这件事很重要!

腾讯医典 腾讯医典 2023-03-13

34岁的陈女士是一位白领上班族。平时快人快语,雷厉风行。


周末她经常去健身,或与好友出游、野餐、露营,是个不折不扣的“运动达人”。


可是,自从去年12月底被新冠“击倒”后,她仿佛一蹶不振——虽然已经阳康超过2个月,但她依然经常觉得累。哪怕每天睡眠时间很长,也依然容易累。


“我感觉我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了!”陈女士这样说。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的一系列长期症状定义为“新冠后遗症(Post COVID-19 condition)”或“长新冠(Long COVID)[1]


具体来说,新冠后遗症指在“感染新冠病毒后4至12周内出现、持续至少2个月,并且无法由其他诊断解释的疾病症状”。


保守估计,全世界至少已有6500万人出现了新冠后遗症(长新冠)的症状,而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增加[2]


英国一项超过50万人的调查发现,近40%的新冠感染者在康复后3个月时依然有乏力、健忘、无法集中注意力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只会出现在3%左右的未感染新冠人群——前者是后者的十多倍![3]


美国疾控中心也发现,约20%的18至64岁中青年、约25%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在新冠感染后会出现长期的症状[4]


这说明,新冠感染者与未感染者相比,更容易出现更多而更久的疾病症状。




22岁的小汪是一位长跑爱好者,每年都会参加好几次马拉松比赛,也几乎都能跑完全程。


但是“阳康”以后,他开始心有余悸。


“据说好了以后,几个月都不能剧烈运动,是这样吗?”面对曾经的爱好,小汪开始犹豫着要不要放弃。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新冠不只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还会影响人体多个组织和器官,比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胃肠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3]


虽然大多数新冠长期症状会在感染后3个月左右陆续消失,但长期随访发现,在感染后12个月,依然有少数人的正常生活会受到病痛的影响[5]


常见的新冠后遗症(长新冠)症状[3]


具体来说,常见的“长新冠”症状有[6]疲劳、持续咳嗽、呼吸困难、失眠、嗅觉味觉异常、肌肉无力、精神心理相关症状(如焦虑或抑郁)认知功能障碍(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等)等。


而更加“严重”和“持久”的症状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征、自主神经障碍等等。


专家认为,如果不及时预防或治疗,相当比例的患者甚至可能出现终生身体异常(lifelong disabilities)[3]




虽然说“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但“阳康”后是否会出现长期的症状,不同的人群并不“平等”。


研究发现,未打过疫苗者、女性、老年人、超重与肥胖、吸烟(包括电子烟)、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者、感染时症状更重(尤其需要住院),在感染新冠后,出现“长新冠”的风险会更高[6]


此外,如果发生了“二次感染”,会加重和延迟新冠后遗症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提高感染急性期和急性期后的死亡、住院和后遗症风险[7]


所以,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也尽可能地减少“长新冠”的发生风险。


(这些人“更容易”出现新冠后遗症)



明确地说,有用!


以色列一项覆盖近30万新冠“阳康”者的研究证实,接种mRNA疫苗可以显著降低再次感染的发生率。其中,16至64岁年龄组的疫苗保护率为82%,65岁以上人群为60%[8]


另一项研究显示,接种两剂mRNA疫苗比未接种疫苗的人,降低疲劳、头痛、四肢乏力、肌肉持续疼痛等“长新冠”症状的风险分别为62%、50%、62%和66%[9]


此外,意大利的研究发现,mRNA疫苗的接种剂次越多,“超过4周”的长期症状的发生率越低。未接种疫苗和接种了1剂、2剂和3剂新冠疫苗的发生率分别 41.8%、30.0%、17.4%和16.0%[10]


而同为mRNA疫苗,“二价”疫苗(包含新冠原始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在预防BA.5、XBB、XBB.1.5等变异株引起的有症状感染、急诊就诊、住院率、病死率等方面,也已被证实优于“单价”疫苗[11]。今年开始,美国已经将新冠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所用的疫苗都改为了二价疫苗[12]



“阳康”并非一劳永逸,万事大吉。我们每个人尤其是一些脆弱或高危人群,依然需要做好日常防护,积极接种疫苗,避免再次感染,减轻疾病症状。


愿大家不用再经历“吞刀片”“水泥鼻”等等一系列痛苦,也希望感染后仍有一些症状的各位,积极评估和治疗,早日康复,回归健康生活!


理想的二价mRNA疫苗 新冠加强针长啥样?

点击下方视频,了解“科技与狠活”!

️️⬇⬇⬇



审核专家:王悦

南开大学医学院医学免疫学教授


参考文献

[1]https://www.who.int/europe/news/item/10-10-2022-rehabilitation--recognition-and-research-needed-for-people-living-with-long-covid--new-who-europe-factsheet

[2]Davis, H.E., McCorkell, L., Vogel, J.M. et al. Long COVID: major findings, mechanisms and recommendations. Nat Rev Microbiol 21, 133–146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79-022-00846-2

[3]Whitaker, Matthew, et al. "Persistent COVID-19 symptoms in a community study of 606,434 people in England."Nature communications 13.1 (2022): 1-10.

[4]Lara Bull-Otterson, Sarah Baca, Sharon Saydah, et al. Post–COVID Conditions Among Adult COVID-19 Survivors Aged 18–64 and ≥65 Years — United States, March 2020–November 2021.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2022;71(21):713-717

[5]世界卫生组织康复指导手册:COVID-19相关疾病的自我管理(第二版)

[6]Groff D, Sun A, Ssentongo AE, et al. Short-term and Long-term Rates of 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JAMA Netw Open. 2021 Oct 1;4(10):e2128568. 

[7]Bowe B, Xie Y, Al-Aly Z. Acute and postacute sequelae associated with SARS-CoV-2 reinfection. Nat Med. 2022;28(11):2398-2405. doi:10.1038/s41591-022-02051-3

[8]Hammerman, Ariel; et al. (2022): Effectiveness of the BNT162b2 Vaccine after Recovery from Covid-19. I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6 (13), pp. 1221–1229. DOI: 10.1056/NEJMoa2119497.

[9]Paul Kuodi, Yanay Gorelik, Hiba Zayyad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BNT162b2 vaccination and reported incidence of post-COVID-19 symptoms: cross-sectional study 2020-21, Israel. NPJ Vaccines . 2022 Aug 26;7(1):101. doi: 10.1038/s41541-022-00526-5.

[10]Elena Azzolini, Riccardo Levi, Riccardo Sarti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BNT162b2 Vaccination and Long COVID After Infections Not Requiring Hospitalization in Health Care Workers. JAMA. 2022 Aug 16;328(7):676-678. doi: 10.1001/jama.2022.11691.

[11]Lin DY, Xu Y, Gu Y, et al. Effectiveness of Bivalent Boosters against Severe Omicron Infection. N Engl J Med.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5, 2023:NEJMc2215471.

[12]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hcp/clinical-care/post-covid-conditions.html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相关阅读:

新冠已经消失?我们会不会再次感染?每个人都要了解这5件事!

又一疫情传入中国,全球每年3.9亿人中招,有这些症状要小心!

额滴“肾”呐,出现这些状况千万别忽视!

这件事对男人精子杀伤力很大,你却每天都在做!

患者15天必须出院?超过15天医保还给报销吗?一文说清两会热议的医保问题

子宫容易长肌瘤的女人,都有1个共性!体检发现这2种异常别大意

代表委员建议这两类人“看病免费”,你支持吗?
潜伏在我身体里40年的病毒,又“复活”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